|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读历史

读历史

关键词:历史事件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先民拓荒

  蒙山历史悠久,两三千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那时的蒙山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即使在今天的县城附近,当时也是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祖先们用简陋的工具,披荆斩棘,开垦出一块块良田,种植庄稼。他们春播秋收,挥汗如雨,收获的粮食却不够果腹。祖先们不得不拿起弓箭长矛,到森林里捕捉野兽,或带上鱼叉渔网,到河里捕鱼捞虾。他们历尽艰辛,顽强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秦朝末年,尤其是南北朝期间,北方老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逃,有些人来到蒙山。他们带来了优良的种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促进蒙山的发展。人们不但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学会了种桑养蚕,抽丝织绸。在新圩镇双垌村、谢村的哥谷岭,有一处汉、晋时代的墓葬群,1975年出土有丝绸等文物。可见蒙山的经济在汉、晋时代,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南朝梁、陈(公元502年至589年)间,蒙山终于开始置县,即金安县,治所在今天的汉豪乡金垌村。蒙山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瑶壮起义

  明朝时候,统治者横征暴敛,对少数民族的剥削、压迫尤其严酷,老百姓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从洪武十九年(1386年)到万历六年(1573年)的一百多年间,蒙山、桂平、修仁、荔浦等地的瑶族和壮族人民多次起义,其中对蒙山影响最大的是大藤峡起义和永安州起义。
  洪武十九年(1386年),大藤峡罗渌垌(今属桂平市)瑶民起义。立山县(今蒙山县)瑶族和壮族人民纷纷响应,明朝右将军韩观率军镇压,追杀起义队伍和瑶民百姓,焚烧瑶民的房屋,抢收瑶民的粮食。结果,立山县人口死亡过半,满目疮痍,不能立县,只得将立山县革为古眉巡检司。后恢复立山县。
  正统七年至景泰五年间(1442年-1454年),大藤峡罗渌垌瑶民再度起义,起义队伍达一万多人。蓝受贰、侯大苟领导起义军攻打城池,处死贪官污吏。立山县的瑶族和壮族人民再度响应,修仁等地的瑶民也纷纷揭竿而起,起义军日益壮大。
  成化元年(1465年),明王朝命韩雍为左佥都御使,都督同知赵辅为征蛮将军,和勇为游击将军,率军16万,南北夹攻起义军。明军先攻破修仁,尾随起义军一路追杀到立山县(今蒙山县)。在立山县,起义军被杀害7300人,被俘1200人。明军随即猛攻罗渌山九层楼等地的起义军根据地,起义军寡不敌众,营寨被攻破,侯大苟被杀,瑶民遭斩杀3200人,被俘3940多人,战死、坠崖、淹死、逃亡者不计其数。延续数十年的大藤峡起义被镇压下去了,立山县的瑶族和壮族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弘治七年(1494年),以壮族为主的永安州各族人民,在覃扶照、蓝公玉领导下,举行起义。修仁、荔浦及府江沿岸的瑶族和壮族人民纷纷响应,拿起鸟枪、锄头加入起义队伍。起义军围攻永安州城,截断水上通道,捕杀官军指挥张敞。这年冬天,监察御史林廷选等人,率领6万官军,向永安、荔浦、修仁大举进攻。两军在永安州的通天岩展开激战,官军多次被起义军击退,"围攻月余,其固如故"。但终因力量相差悬殊,起义军最后惨遭失败,官军共毁府江村寨180个,屠杀居民6000余人,俘4000余人,抢劫财物无数。
 
  设立永安州

  明成化年间,立山(今蒙山)、荔浦等地的瑶族和壮族人民不堪官府压迫,爆发起义,起义军捕杀贪官污吏,占据村寨,修筑堡垒与官军对抗。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王朝命都御使朱英总督两广军务,镇压起义军。朱英平息荔浦的起义后,派兵攻打立山县,同时征调藤县五屯千户所覃氏的土兵,从南面进攻。官军和藤县土兵,对起义军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五屯千户所的覃仲英首先发起进攻,率领土兵征剿立山南乡的小水冲、鹰叫(今应叫)、金垌等村堡,斩杀起义军30多人。在军事进攻的同时,朱英对立山土司李恭著进行威胁利诱。李恭著看形势严峻,就派儿子李扶宝及部属首领去见朱英,表示"愿为编氓,乞复州县,永为保障",接受朝廷的招抚。于是,明王朝改立山县为永安州,属桂林府。首任知州闭鲁,李扶宝也被任命为州官。为加强统治,留下五屯千户所的一支土兵,驻守永安州。
 
  太平天国在永安

  攻克州城  1851年,太平军在桂平金田起义后,突破清军的围追堵截,在平南县大旺圩整编队伍,随即分水、陆两路进军永安州(今蒙山县)。
  1851年9 月23日,太平军先锋罗大纲率部在古湄峡冲破清军的阻击,抢渡湄江,攻占永安州城的南面屏障水窦(今水秀)。次日,先头部队和主力会合,兵分三路,向北推进,至州城南郊的大窖岭会合,攻占城东高地。
  9月25日早晨,萧朝贵发布攻城令,号召全军将士:"要放胆,不慌,大战妖魔。"围攻州城时,太平军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攻破南门,蜂拥进城,直扑州衙,在金带桥附近与清军、团练展开激烈巷战。太平军击毙团练头目苏保德,处决平乐协副将阿尔精阿及州官吴江,学正丁履吉悬梁自尽。
  至当天傍晚,攻城战斗结束,共歼敌800余人,这是太平军自起义以来,第一次攻占城池,全军上下欢欣鼓舞。
  永安保卫战  太平军攻克州城后,立刻构筑工事,转入保卫战。
  杨秀清和洪秀全坐镇州城,派冯云山驻莫家村,指挥南路作战,由秦日纲负责水窦防务。韦昌辉、罗大纲在旧县扎营,指挥东北战场。萧朝贵坐镇州城西面团冠岭,指挥西面太平军对敌作战。石达开驻兵东乡大塘,守卫后方基地。太平军总数两万余人,但多为随军家属,精壮将士仅6000-7000人。清军投入永安战场的兵勇、团练总计四万余人,大炮上百门。太平军不但作战人数少,武器也较简陋,但他们士气高昂,作战英勇。
  1851年9月至11月,太平军三次主动攻击大明佛子村清军指挥部,杀敌甚多,击伤清总兵秦定三;清军多次南北夹攻州城,均被太平军击退;窜至古苏冲口的清军,也被太平军驱逐,死伤甚多。12月初的某晚,太平军侦知清军偷袭水窦和莫家村,将计就计,围攻清军,歼敌部分,余敌翻山逃走。至此,太平军粉碎了清军第一阶段的围攻。
  在军事围攻的同时,清军还派奸细打入太平军内部。杨秀清及时发现内奸周锡能一伙,将他们处以极刑,消除内患。
  建立政权  在永安州站稳脚跟后,太平军领导人就着手建立政权,将原州署改作天朝。洪秀全在天朝举行大典,分封五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1852年1月30日,洪秀全三十九岁生日,太平天国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比试"万寿诗联",选出优秀者40余人,南王冯云山名列第一。传说冯云山的应试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长寿桥下清波冷,龙眼湾前热血凝。万寿宜祭忠魂剑,斩尽妖魔保太平。"甚合洪秀全的心意。
  太平天国在永安期间,制定了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礼制等一系列政策、制度,颁布天历,刊刻新书,一个国家政权初具雏形。永安州是太平天国的开国之地,永安州城是太平天国的第一个都城。
  突围北上  随着清军不断增兵围困和实行经济封锁,至1852年1月,太平天国军事上已经陷入守势,而且 "粮草殆尽,红粉亦无"。
  为扭转战局,1852年4月4日,天王洪秀全发布突围令。夜晚,太平军两万多人分成三队,向城东方向突围。
  出城后,先锋罗大纲率两千精兵向古苏冲疾进,乘夜突袭玉龙关守敌。清军仓惶应战, 2000多人乱作一团,很快全军溃败。太平军占领玉龙关,缴获火药10余担。罗大纲乘胜连破三道封锁线。
  6日,乌兰泰和赛尚阿汇合南北两路清军,猛扑姑苏冲,夹击太平军后卫和家属。太平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牺牲男女老少2000余人。乌兰泰傲气顿生,冒险急追,企图将太平军一举全歼。太平军在平冲、旱冲、崩冲设伏。8日清晨,清军进入伏击圈,太平军居高临下,发动猛烈攻击,歼灭清军主力5000多人,清军总兵长瑞、长寿、邵鹤龄、董光甲被击毙。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三冲大捷。
  太平军重创清军主力后,转危为安,从容地经昭平大垌,再折回永安南垌、三妹瑶区,出天平坳,挥师北上,直指桂林。此后太平军横扫半个中国,清廷摇摇欲坠。可惜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日益腐败,内耗不绝,最终功败垂成。
 
  张高友打永安

  张高友是福建漳州人,随父居广西荔浦。道光三十年(1850)应募当壮丁,后升小头目,善于言词,深得人心。咸丰四年 (1854年),张高友与罗中书、黄亚居等天地会首领在荔浦起义,饥民蜂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曾攻打桂林、平乐。
  张高友多次率军攻打永安州,两度攻破州城。
  咸丰五年(1855年),张高友三次攻打永安。咸丰七年,攻破永安州城,打伤知州吴朝凤。平乐协副将陈培桂是永安州人,他率领东乡瑶勇数百人,奉命攻打张高友。双方开展数十次,百姓深受战乱之苦,东平里受害最重,田地大片荒芜。七月,张高友退回荔浦。
  第二年,张高友又来永安州。12月23日,永安州知州章国栋正在州衙公堂审案,张高友率军突然杀到,章国栋闻风而逃,在城东十二窑被追上。张高友杀掉章国栋,夺得州印,并一鼓作气攻破古朗寨。各堡震动,张高友趁机令永安各团寨立局纳粮,蓄发反清才许照常耕种。咸丰九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将陶金汤率2万余人回师广西。张高友与陶金汤联合,于10月11日,再度攻下永安州城。但随后,张高友和陶金汤因争夺财物发生内讧,张高友率部夜袭陶金汤,将他杀死。
  同治元年(1861年),张高友在战斗中被清军击毙。
  张高友在蒙山县影响很大,他既打击官军,也骚扰百姓,弄得人心惶惶。在蒙山民间,至今还有"乱过张高友"的俗语。
 
  永安子弟抗法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大清帝国几乎每战必败,唯有在中法战争中取得一回胜利。在这场来之不易的胜仗中,永安州的子弟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清军将领苏元春、马盛治、苏元瑞(均为永安籍人),由湖南率军出关援越抗法。次年,苏元春奉命督办广西军务,永安州的青壮年子弟纷纷来到中越边境的龙州等地,投奔苏元春。
  在永安州,不知多少男儿告别新婚妻子或恋人,奔赴抗法前线。当时,永安州盛传一首山歌:
  妹冇忧,
  哥去龙州当勇头。
  当了勇头杀番鬼,
  英名盖过永安州。
  这首动人的山歌,唱出了永安子弟勇赴疆场的豪情。
  参加中法战争的永安州人非常多,据史书记载,在中法战争中,光是立功得到奖赏的永安籍将领就有19人之多,其中,升任提督1人,以提督记名2人,荐擢总兵1人,以总兵记名2人,保举、荐擢知府2人,保举五品衔1人,保举副将、参将各l人,保举巡检6人,保举旭纛营都司1人,保举把总1人。
  在苏元春的部队里,永安州将士是中坚力量,最硬的仗是他们打的。在谷松、船头、纸作社、镇南关,每一场重要战斗,都有永安州人浴血奋战的身影。尤其是在镇南关,危急关头,苏元春带领永安子弟兵及时投入战斗,和冯子材一起击退法军的猛烈进攻,扭转战局,为大清帝国打开胜利之门。
  苏元春、马盛治、苏元瑞、蒋安琼、兰本财、张宗培、莫如爵、姚可定、黎瑞春、吴田秀……这些永安州人都是令敌胆寒的战将。有不少永安男儿,血洒疆场,为国捐躯。仅在龙州县的佛子岭上,就安葬有23名永安籍抗法先烈。永安州的热血男儿,为赢得中法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中法战争结束后,许多永安州将士跟随苏元春驻守边疆,在边防线上修筑的工事绵延千里,被称为南疆长城。虽然没有回到家乡,但他们的英名不仅盖过了永安州,而且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
 
  永安教案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苏安宁和两名教徒由修仁县来永安州传教,在东乡蒙寨村罗传生家里设立福音堂,欺骗、利诱附近村民入教。苏安宁经常借传教之机,奸污女教徒,还殴打村民,群众恨之入骨。
  1898年闰三月初一日,苏安宁和几名教徒去修仁提取建教堂的钱款,他们走到古排凉亭时,看见亭边墙上贴有"驱逐教士、杀尽番鬼"的白头帖。苏安宁大怒,认定是旁边酿酒店老板李元康干的,当即把李元康抓起来殴打,并捣毁店内货物。
  酿酒师傅黄三激于义愤,即刻吹起号角,召集乡亲,卸任官员黄政球也暗中协助。一时间,群众手拿刀枪,蜂拥而来,轿夫和兵勇四散逃命。苏安宁见势不妙,赶紧和两名教徒逃向州城,群众紧追不舍。逃到距州城4公里的程村时,苏安宁见众人越追越近,料难逃脱,就钻进桥洞躲藏。黄三首先赶到,苏安宁拔枪向洞外射击,没有打中黄三。黄三用鸭舌枪刺伤苏安宁的屁股,把他拖到洞外。随后赶到的群众将苏安宁当场打死,另外两个教徒也被群众追上杀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永安教案。
  教案发生后,法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强烈抗议。经过多方较量、调停,最后以小偷和乞丐等冒充凶手正法,广西巡抚黄槐森向朝廷交上一篇《永安教案结案奏折》。清政府向法国赔偿四万两白银,并同意在永安州建立一座天主教堂。因永安州人坚决抵制,教堂最终没有建成。
 
  驰援荔修

  1922年3月中旬,修仁县排底的冯广隆等,率自治军1000多人,入侵蒙山县北部的杜莫(当时属蒙山县)。蒙山县推举范云梯为团务总办,马云庆为乡兵团长,组织民团,星夜北上,17日收复杜莫。4月初,进军荔浦县城。这时候,马云庆被孙中山任命为蒙、荔、修三县警备司令,他随即率领蒙山、荔浦两县民团击溃荔浦西面的敌人。接着,蒙山民团分三路驰援修仁,中路由龙启珠、叶培本率领,左路由黎国光(即黎子彬)率领,右路由温继盛率领。24日到达修仁县城,力战一昼夜,攻克县城,留温继盛率兵驻守。5月2日,敌军3000余人围攻修仁县城,马云庆赶紧调兵救援,内外夹击,激战三天两夜,将敌击溃,歼敌300余人,蒙山民团阵亡官兵18人。
  驰援荔浦、修仁,是蒙山人民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直接参与保卫中华民国的战斗。
 
  抗击日寇

  1944年秋,日军侵犯蒙山。10月中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派三十七军军长罗奇及桂乐师管区司令王赞斌部设防于文圩、樟村、新开、修仁内贺等地。国民党军委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和第五战区民团指挥官张发奎,亲自来到蒙山部署抗日,任命陆超为蒙、荔、修三县民团指挥官。
  蒙山军民同仇敌忾,对日伪军展开持续不断的战斗,在太平石窝界、杜莫、内贺、三河、新圩等地阻击敌人,重创日寇。由于王赞斌部一个营长在新圩叛变投敌,带领日军从北面突破蒙山的防线。1945年1月15日,蒙山县城沦陷。
  日军占领县城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杀害群众200多人,烧毁房屋1300多间,强奸妇女90多人。蒙山军民奋起反抗,县自卫队先后发起仙回、茶山、文圩佛子、六银、杜莫石鼓坳及三次反攻县城等战斗,歼灭敌伪59人,伤敌数十人。日伪军下乡扫荡时,老百姓以锄头、扁担、菜刀为武器,与敌人搏斗。在蒙山军民坚持不懈的打击下,日军被迫撤出蒙山,5月8日,蒙山光复。
  抗战时期,简又文、饶宗颐等大量文化名人由桂林疏散到蒙山。他们在蒙山不但参加抗日活动,还为蒙山培养了一批人才。日后的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和著名历史学家钟文典,当时都得到这些文化名人的教诲。
 
  黄村起义

  1949年10月中旬,中共蒙(山)昭(平)县工委根据广西省工委的指示,成立湄江特别小组,准备发动武装起义,迎接解放。起义地点选在黄村乡公所,由黄瑞华负责军事指挥,黄瑞麟、彭荣康负责外围策应。
  10月29日下午,武工队员黄学荣、黄仁德、范建德三人进入乡公所侦察敌情。乡长胡源光刚进浴室就被黄学荣、黄仁德擒住。郭庆昌、黄彪、李世昌等人冲入乡公所,将乡警全部俘虏,范建德缴获电话机,江世忠等人砍断电线杆,烧毁良垌桥,切断敌人的通讯和交通。起义队伍在转移途中,收缴地主的一批枪支弹药。
  10月30日,起义队伍撤至昭平裕益,与武工队胜利会师。黄村起义后,敌人悬赏捉拿起义人员,派兵多次围剿。游击队依靠群众,利用山区有利环境,与敌周旋,粉碎敌人的围剿。
 
  剿匪战事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二师南下解放蒙山。驻扎在大瑶山忠良村的国民党桂东军政区司令甘丽初部被击溃,逃至长坪和昭平仙回一带与蒙山自卫队、国民党军官教导团、交警队等十多股残余武装会合,共3000多人,凭借山区有利地形顽抗。他们抢劫邮件,围攻乡政府,杀害土改干部和无辜群众。
  12月初,解放军一四五师命驻蒙山、荔浦、昭平三县的部队联合围剿。四三五团二营在湄江游击大队和蒙北独立中队配合下,先后在新圩、昭平仙回、藤县大黎、夏宜、长坪及蒙南白竹等地,与土匪武装展开激战。战事历时一年多,歼灭甘丽初等十多股土匪,毙敌300多人,俘虏1300多人,780多名土匪投诚自新。除甘丽初带着30多人逃往大瑶山外,其余匪首黎子彬、罗绍徽等全部被俘。
  1950年12月15日,国民党桂东军政区副司令杨俊昌率部投降,蒙山境内匪患彻底清除。

  在蒙山的剿匪战斗中,共有23位解放军指战员及15位游击队员、农会干部牺牲。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本地历史信息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