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蒙山名人

蒙山名人

关键词:名人简介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苏元春

  苏元春(1844-1908),字子熙,蒙山县城北街人,抗法名将。1863年投湘军统领席宝田部,1867年席宝田告退,苏元春接任,率军开赴黔东,因镇压苗民起义,被授广西提督。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苏元春率毅新军援越抗法,在越南的陆岸、船头、纸作社等地多次击败法军,被清廷任命为广西关外军事帮办。1885年1月,法军发起谅山战役,广西巡抚潘鼎新临阵逃跑,致使镇南关失守。清廷罢免潘鼎新,由苏元春主持军务。苏元春和冯子材率领军民,在镇南关后面修筑长墙,苦苦死守,阻击法军的猛烈进攻。3月24日,清军转入反攻,激战两天两夜,收复镇南关,毙伤法军2000多人,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26日,冯子材、苏元春率军乘胜追击,收复文渊、谅山,取得中法战争的胜利。
  1889年,苏元春获清廷赏赐,晋封为二等轻车都尉,赏加太子少保衔。
  中法战争结束后,苏元春督办广西边防军务10多年,率部修筑边防设施,开辟圩场,移民实边,为保卫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1903年,因罪入狱,后充军新疆。1908年获释复官,同年病逝于迪化(今乌鲁木齐)。

  马盛治


  马盛治(1844-1902),字仲平,蒙山县西河镇古排前村人,抗法名将。少年丧父,家境贫寒,1865年赴平乐投军,不久因打伤平乐知府的儿子,被迫逃往江西,投靠湘军。1867年,随苏元春在贵州镇压苗民起义,立功升把总、管带。1870年至1880年,因战功升为副将、总兵。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马盛治奉命出关抗法,驻守越南的坚老、谷松一带。1885年3月,镇南关大捷后,马盛治率军乘胜追击,攻克文渊、谅山、长庆等地。因战功卓著,获赏穿黄马褂,升统广西边防各军。1899年和1901年,先后两次奉旨署理广西提督,兼督办边防。
  1902年4月,移署左江镇。这时,邕宁、武鸣、扶绥一带爆发农民起义,马盛治率军前往镇压,临阵遇伏击,被重创,死于隆安县。

  范云梯


  范云梯(1863-1940),字步月,蒙山县西河镇水秀村人,著名清官。
  范云梯少年时就喜欢读描写清官的书籍, 1902年起,在海南岛先后任琼崖兵备、儋州知州等职,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当地百姓曾给他送"两袖清风"匾。他创办崖州直隶州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平民学堂、农学堂、工艺学堂和巡警学堂等公办学校,为崖州历代官员办学之最。在崖州海滨(今三亚市天涯海角)的巨石上题刻 "南天一柱"4个大字,被选作人民币图案,今天已成著名景点。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范云梯当时任琼山县知县,被推举为琼崖都督。1912年后,曾任浔州府长、南宁道观察使、广东省肇罗阳巡察等职。1919年任广东省高雷道尹,抗击军阀龙济光部进攻,兵败被俘,拒不投降,反而遭人诽谤,不久即辞官回乡。1940年为县参议会参议员,被推举为参议长,同年病逝。

  陆超


  陆超(1885-1952),原名陆少春,字伯秋,文圩镇大明村人。陆超年青时好赌,常夜不回家,睡市场肉台,故有"陆超睡肉台出身"之说。
  民国初年,陆超投身旧桂系陆荣廷的军队,作战勇敢,升至营长。1920年,粤桂战争爆发,陆超率部投靠李宗仁。1924年,孙中山任命李宗仁为广西善后督办兼第一军军长,陆超也晋升为第一军第二纵队司令。1926年,李宗仁率部参加北伐,派陆超前往怀集县当统税局长。陆超任职半年,搜刮大量钱财,即回乡购田、建房、开店。同时慷慨解囊,创办大明村国民基础学校,方便附近村民的子弟入学。
  1944年冬,日军逼近蒙山,陆超被任命为修、荔、蒙民团指挥所少将指挥官。日军占领蒙山后,陆超率领地方武装对日作战,曾三次攻打县城,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48年1月,陆超作为蒙山县代表到南京出席"国大"代表大会。1949年10月,蒙山解放前夕,湄江人民游击队举行黄村起义,陆超不但没有参与镇压,还借给游击队10多支枪。蒙山解放初期,中共蒙山县委书记马德良亲自到大明村,动员陆超出任招抚委员会副主任,陆超婉言谢绝。1950年9月,陆超移居香港,1952年2月病故。

  黄成业


  黄成业(1897-1927),字迹仙,西河镇古排高铺村人,是蒙山县最早的共产党员。黄成业自幼勤奋好学,1921年秋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次年因家贫辍学返乡,被聘为县立高等小学教员。他边教书,边与校长蔡挺生等人合股开书店,经营进步书刊,组织师生出墙报、上街游行,宣传进步思想,曾被县警察局拘留10多天。
  1926年3月,黄成业在桂林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到广州参加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并在中山大学学习俄文,写文章宣传革命。9月回蒙山,创办平民夜校,亲任校长。1927年2月,黄成业到桂林开照相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1927年8月,受中共广西特委指示,黄成业回蒙山领导农民运动。他以县立女子小学代课老师作掩护,召集农民开会,成立农民协会。当时除杜莫乡外,全县其他乡、区都成立了农会。他还组织人员上街宣传,印发"二五"减租山歌,让地主戴高帽游街。在黄成业的领导下,蒙山的农民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引起了当局的警觉。9月初,蒙山县县长曾贯一接到省政府密电,将黄成业逮捕入狱。10月15日,黄成业在县城从容就义。

  韦杰三


  韦杰三(1903-1926),壮族,蒙山县新圩镇新圩街人。他出身贫寒,上小学期间,阅读了《少年》等进步刊物,中学时期参加学生运动。1924年夏,因生活困难辍学回乡,在蒙山县立高等小学当老师,和校长蔡挺生等人开办书店,经营进步书刊。
  192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1926年3月18日,参加抗议北洋政府卖国的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去北洋政府请愿,政府卫队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26人、伤200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3.18"惨案。韦杰三腹部中四弹,不幸去世,年仅23岁。清华大学为韦杰三举行追悼大会,送挽联: "碧血溅都门,丹心照清华。"朱自清先生写下《哀韦杰三》一文。韦杰三的事迹传回家乡后,县城1000多人集会举行追悼大会。
  1957年,清华大学在校园里为韦杰三立碑。蒙山县中学立有一尊韦杰三塑像,后移入西炮台公园。韦杰三爱好文学,著作颇多,清华大学出版有《韦杰三烈士集》,《壮族现代文学史》介绍了韦杰三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陈漫远


  陈漫远(1911-1986),原名陈万源,蒙山县蒙山镇北楼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
  陈漫远青少年时期就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和工农革命运动。1925年入梧州省立二中读书,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开办的书店"苍梧书社"店员工会支部书记。1927年4月被捕入狱,1929年5月获释,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后转战数省,进入中央根据地。陈漫远参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军委二局代理局长、晋绥军区参谋长等职。率部参加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深入敌后,发展抗日武装,开辟和巩固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参谋长及副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晋北战役、大同集宁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陈漫远曾任桂林军管会主任、广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农垦部副部长、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等职。1986年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
  陈漫远著有诗集《萍迹诗踪》,与王云高合著自传体长篇小说《冬雷》。

  张镇道


  张镇道(1912-1948),又名张明,蒙山县新圩镇新圩街人。在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龙州师范学校当教师。1936年夏,张镇道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受党组织派遣,先后任广西民团干部学校中队政治指导,国民党军一七0师某团少校改训员,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1942年秋,张镇道到柳州龙城中学任训导主任。1944年11月间,日军占领桂林、柳州等地。张镇道奉命到柳州市任河东办事处副主任,领导抗日斗争。1945年4月,张镇道指挥两个警察队和部分政干队,打退日寇的进犯。6月,盘踞长安、融县的日军向柳州方向败退,张镇道等又率领200多人追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缴获几担军需物品。1947年秋,张镇道任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怀东大队大队长,1948年9月,调到四雍任北风团团长。同年9月,国民党驻广宁县江屯、南布、威井的部队和四会县城的广东保安总队共1000余人,对广宁四雍(纵队司令部驻地) 进行围剿。北风团奉命到外围作战,18日途经威井关山时,遭到敌人四面围攻。张镇道指挥所部英勇战斗,亲手毙敌20余人。当日下午,张镇道登山观察敌情,被敌弹击中头部,英勇牺牲,时年36岁。

  莫更


  莫更(1916-1938),原名莫运烈,蒙山县陈塘镇寺村人,抗日烈士。
  1933年,莫更考入广西航空学校,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白崇禧十分喜爱,替他改名叫莫更。毕业后,留校任飞机教导大队飞行员。
  1938年1月8日,日机14架来袭南宁,莫更和战友以5机迎敌,击退敌机。5月,参加韶关之战,又以少胜多,击退来犯之敌。1938年7月,随第32航空队移驻孝感机场,参加武汉大会战。7月11日,日军36架飞机分三批侵入武汉三镇,莫更和战友奉命起飞,在鹦鹉洲上空与敌激战。莫更击落一架敌机后,自己也被打中脑袋,血洒长空,壮烈殉国,年仅22岁。
  莫更牺牲后,国民政府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回到蒙山老家,家乡人民给他举行隆重的葬礼。蒋介石题挽词"毁我苍天",林森题"为国捐躯",何应钦题"可歌可泣"。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人送来挽联,白崇禧的挽联是:"鹦鹉洲中留壮迹;杜鹃声里吊忠魂。"

  韦仕群


  韦仕群(1917-1974),蒙山县文圩镇龙定村人,著名拳师,曾被誉为"广西拳王"。
  韦仕群自幼酷爱武术, 1936年毕业于广西南宁精武学会。同年底,东渡日本学习柔道。1943年,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校。1945年,他在广州参加全国第七届运动会选拔赛,在拳击比赛中,连续6次挫败强手,被誉为拳坛上的"铁手套"。1946年,在广州击败澳大利亚拳击冠军柯灵哥,接着击败美国选手麦积力尼等。1948年初,在广州击败广东著名拳师陈兴中,轰动广州。韦仕群还远征香港、台湾、南洋等地拳坛,成为威名赫赫的"拳王"。 1949年韦仕群移居香港,1974年病故。

  梁汉豪

  梁汉豪(1919-1950),黄村镇黄村街人。1949年参加湄江人民游击队,负责蒙南区的筹粮工作。1950年,任陈塘税务所所长,全所仅他一个人。当时土匪猖獗,梁汉豪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去收税。7月13日,梁汉豪将税款送到县城,16日,由解放军护送返回陈塘。回到大塘(今汉豪乡政府所在地)时,他肚子疼,而解放军有军务不能停留。梁汉豪对大塘相当熟悉,就请护送他的解放军先走,他到一家熟人的店铺找药吃。不料,这家店铺暗中竟是土匪的窝点。土匪对梁汉豪早就恨之入骨,当即把他绑起来,严刑拷打,要他说出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情况。梁汉豪坚贞不屈,严守秘密。当天下午,土匪将他拉到罗对村平滩坡,残忍杀害。
  7月21日,黄村区为梁汉豪召开追悼大会。县税务局将他的事迹上报中南区税务局。1951年4月24日,中南区税务局在武汉举行税工烈士追悼大会,梁汉豪得到表彰。1952年,陈塘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梁汉豪烈士的牺牲地"大塘"更名为"汉豪",即今天的汉豪乡。

  梁羽生


  梁羽生(1924-2009),本名陈文统,蒙山县文圩镇屯治村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喜欢写诗填词,被乡亲们誉为神童。他曾在文圩小学、蒙山中学、平乐中学、桂林高中等学校读书。1944年,一批学者来蒙山避难,简又文和饶宗颐都在梁羽生家里住过。梁羽生拜简又文为师,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简又文到广州,考入岭南大学。毕业后,在香港《大公报》做副刊编辑。
  1954年,《新晚报》总编罗孚力邀梁羽生写武侠小说,梁羽生推辞不掉,就写了《龙虎斗京华》,引起轰动。这是梁羽生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此后,梁羽生笔耕不辍,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深受读者喜爱,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羽生的读者。
  除武侠小说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著有《笔花六照》、《中国历史新话》、《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1987年2月,梁羽生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家乡,物是人非,感慨万千。梁羽生热爱家乡,他捐款在母校蒙山中学设立"陈文统奖学金",在文圩中学设立"信玉奖学金",资助家乡的莘莘学子。他多次写诗撰联,赞美家乡。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先生因病在悉尼逝世,享年85岁。

  钟文典

  钟文典(1924-2010),蒙山县西河镇文尔村人,著名历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建树尤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1952年到广西大学任教,1953年转入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系副主任、主任,兼任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所长。1978年评为副教授,1981年晋升教授。1981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指导留学生。 
  1992年评为广西优秀专家,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二等奖。先后出版《太平军在永安》、《金田起义》、《太平天国人物》、《太平天国开国史》等专著。主编或参与撰写《太平天国史》(丛书,21种)、《我的祖国》(丛书,4种)、《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通史》等专著,发表论文80多篇。
  钟文典曾任广西历史学会会长,自治区社科联第一、二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桂林市社科联第一届委员会主席,是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